冬奥雪上舞翩跹背后的中国科技方案

2022-02-17 10:24:38 | 来源: | 参与: 0 | 作者:王豪 马富春

筑梦冬奥,助力冰雪产业勃兴

2月4日,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

作为一支特殊的“无名英雄”团队,在此之前,攻关组在2021年的奥运测试赛中,利用赛道雪质等级判别模型,发布一系列雪质分析报告。赛事启动后,为应对冬奥会期间首钢大跳台和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场馆可能出现的高温、沙尘和降雨等极端天气事件,保证赛道雪质,科研团队还历经20天,联合北京冬奥组委场馆运行中心等造出约7000立方米的雪,有备无患。

在体验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赛道后,国际雪联高山滑雪委员会主席伯恩哈德·鲁西感叹:“滑雪赛道上的雪况非常完美。这里的场馆、赛道、雪,可以说是我们滑雪运动员的天堂。”

雪务攻关团队的收获也超过预期,除了突破“卡脖子”的核心关键技术,冬奥期间,团队80多个人中还将有12名成员,以顾问、技术官员、竞赛场裁判长的身份参与赛事辅助工作。而作为我国第一批雪务方向的研究生、滑雪场技术骨干,这些年轻人同样会在“后冬奥时代”大显身手。

中国雪务保障技术将走向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高效储雪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冰川保护。2020年8月,王飞腾等人就在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境内的达古冰川消融区建立了500平方米的试验区,通过给冰川消融区“盖被子”,阻挡了太阳辐射和冰面的热交换。实验数据显示,“盖被子”的地方比不“盖被子”的地方冰的厚度高了一米。

对于一般经营性的雪场,雪务攻关团队的成果同样有效。比如,一些南方城市就可以在没有充足天然降雪的情况下,通过人工手段对雪质雪量进行调控,让雪场能够提早开放,带动更多游客参与冰雪运动。

秦大河院士表示,雪务研究为冰冻圈科学的应用研究打开了突破口,下一步,团队应当向“应用冰学”进发,包括为各类冰上体育竞技运动和群众活动等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冰雪产业刚起步,取得一定进展,但核心技术的掌握仍需一定时间的消化吸收。”雪务攻关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深挖雪务科研领域,为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南展西扩东进”的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正在加载

精彩阅读

热点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